9月5日下午,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有关本市生态环境工作的新闻发布会,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介绍了上海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情况,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汤臣栋、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晓涛出席发布会,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。
对照“十三五”规划要求,上海目前绿化林业建设总体进展如何?
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汤臣栋回答道:“我们通过构建‘两道两园两网’的生态体系,强化湿地修复保护,推动上海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。”
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汤臣栋
1
重点推进生态廊道建设
加快构建全市生态廊道网络,最大程度发挥阻隔邻避设施、隔离城市组团、链接生态系统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。目前全市林地面积已达180万亩,森林面积达到160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16.85%。
2
积极推进绿道建设
通过串联都市绿脉、水脉、文脉,构建健康、多元、互通、易达的都市绿色休闲网络,截至2018年底,全市完成671公里绿道建设。
外环线百米林带——浦东段
闵行绿道一景
3
系统实施公园体系建设
实行“口袋公园-社区公园-地区公园”三级公园绿地组成的城市公园体系和郊野公园体系。
青西郊野公园
上海市城市公园数量从2015年的165座增加到2018年的300座,2020年计划增加到400座。同时,建设了一批街心花园等休闲游憩空间,彰显城市风貌。
截至2018年底,已建成黄浦玉兰园、台地园,闵行地铁愉悦花园、宝山森园等91个街心花园,预计2020年全市街心花园总数将达到150个以上。
闵行口袋公园
4
重点区域绿地建设成效明显
外环生态专项工程(近5000公顷)全面建成,世博文化公园、桃浦中央公园、三林楔形绿地等一批重点绿地进入全面建设阶段。2016至2018年,全市累计新建绿地3889公顷,其中公园绿地2197公顷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.2平方米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.4%。
桃浦中央绿地
5
持续推进立体绿化
截至2018年底,全市立体绿化面积达到391万平方米,高架绿柱3万根(折合绿化面积约48万平方米),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显著提高。
陆家嘴中心绿地立体绿化
6
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,加强生态空间和资源保护
根据《上海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》,划示2082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,其中,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湿地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总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,占红线总面积的60%以上。
截至2018年全市湿地总面积为46.86万公顷,比2012年上海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面积增加了3981公顷;受保护湿地面积23.44万公顷,湿地保护率达到50.45%;继南汇东滩、奉贤区之后,崇明区成为上海第三个禁猎区。
同时还启动实施了20个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和湿地保护修复的项目,恢复、新建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近4.5万亩,其中,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在2018年也全面完工,综合效益十分明显。
崇明东滩
到2020年底,本市以生态宜居为目标的城乡生态网络体系框架将基本形成,系统化、功能化、精细化的生态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高。届时,上海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18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(按常住人口统计)达到8.5平方米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%,湿地保护率达到50.45%以上。